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

端午节又称重阳节、端阳节,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,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。端午节源远流长,起初是为了祓除瘟疫的意头,到了东汉时期,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丰富发展,成为了文化、仪式和体育竞技等领域的综合性节日。

端午节的由来,一说源于古时候的“驱瘟除邪”。汉代时期,“疫病伤筋骨,卧者相扶挽”,人们便起了避瘟之意。后来,他们把艾草塞进腰间制成束,又在屋内挂上菖蒲、菊花,散发芳香,以御瘟疫之气。到了唐朝,人们已经开始粘贴五色绸带,将其挂于房屋的柱子上,希望可以获得平安和好运。

汉武帝时,有位叫屈原的大臣被谗言陷害,他走向了汨罗江,投身三川里,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唤醒民众多尽忠良善之念。民间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以龙舟竞渡的方式来追忆屈原,寓意为贺良夫划船救屈原。另外一种说法是在屈原死后,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魄力,各地百姓都会在端午节赛龙舟,以鼓励民众勇气和力量。

总的来说,端午节由来虽然复杂,但始终蕴藏着一份浓浓的传统气息。不管是避疫还是纪念屈原,都是历代功德人们留下的节日大事,更给了后人一个祈愿和祝福之美好。希望在以后的端午节里,我们都能更加的了解和珍视端午节的含义,从中感受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。

相关信息